1951年,重庆茶厂成立,1953年,重庆沱茶于重庆茶厂年研发成功并批量生产。
附图(1951年重庆茶厂成立纪念照)
或许这个时间节点对我们来说并不算远,可仿佛重庆沱茶在我们印象中,也就停留在了上个世纪的烟火记忆。
当时重庆沱茶诞生有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是在当时计划经济背景下,为了提高沱茶的标准及生产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中国茶叶公司决定集云南、川南、川北、贵州等地的原料统一在重庆茶厂进行拼配加工制作成“重庆沱茶”及“重庆配茶”,正因为这样多样的原料配比造就了重庆沱茶独有的香气和回甘。
二是国家出口贸易的需要,重庆沱茶从生产初就有出口的意向,后陆续出口法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80年代初期年出口额达600万美元。
上世纪60-70年代是重庆沱茶成长的时期。当时重庆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人们喝沱茶敲沱茶的身影,轮船火车上时不时就会听见重庆沱茶的广告,走亲访友出远门也都会带上重庆沱茶作为馈赠佳品。
1983年8月23日,重庆沱茶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博得第22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金质奖。同年10月,四川省对外贸易厅在成都举行了授牌仪式,由时任四川省副省长刘纯夫将金质奖及证书转授给重庆茶厂代表。此时,国外的大量订单也蜂拥而至,其中最大的贸易商代理了整个欧洲市场。
次年,万州、涪陵、宜宾等地都开始生产沱茶供应全国,云南沱茶也由最初主供边销转而进军各地市场。政策的改变不仅让重庆沱茶丢失了本地市场,更为严重的是茶叶原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重庆沱茶成本的大幅增加,出口市场也受到影响。
2000年后重庆茶厂作为老国营单位无一例外的走上了改制的道路,2003年重庆茶厂停产。时隔至今,山城牌“重庆沱茶”经过重组,在继承了重庆沱茶的制作工艺和“山城”品牌基础上,结合新时代重庆文化气息,注入长江索道、青狮白象、大礼堂等重庆经典形象元素,开始回归亮相,但依旧不变的是,“冷了喝隐隐甜”。这是重庆的骄傲,是重庆一项可以历经岁月品尝的味道。
(重庆沱茶历史文献由重庆益丰茶叶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赖秉坤先生提供)